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际,7月11日至14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敬文花红”党员志愿服务团师生一行17人赴浙江7个县市(区)9个村、镇(街道)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魅力与实践伟力,进一步坚定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实地研习“千万工程”,亲身感受“万千气象”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作为“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在美好生活中心,实践团调研了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健身房等公共设施。在这里,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村民进行“健康画像”已经成为现实。

在“千年兰乡”绍兴市棠棣村,实践团实地了解了棠棣村通过打造集兰花展销、研学互动、直播于一体的产业场景,实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东阳市寀卢村是浙江省委召开“千万工程”会议后,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调研的第一个村。在寀卢村党群服务中心和会议室原址,团队与村原党委书记卢楷文座谈交流。“习近平同志调研时指出,寀卢村规划不错,环境也好,这与省里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想到一起了。”卢楷文回忆道。

乡村图书馆、文化礼堂、创意咖啡馆……走进“两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县余村,实践团切身感受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在村史展览馆,实践团聆听余村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乡村振兴之路,让绿水青山“底色”更重、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共同富裕“本色”更亮的发展故事,深切感受到真理力量。

寻信仰之源,品真理之甘

在义乌分水塘村望道展示馆,实践团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故事,通过文字、图片与珍藏实物,回望陈望道先生的传奇一生。“陈望道先生坚定的信仰以及对学问的专注令我非常感动,希望自己能够把这种精神力量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团队成员路知遥说。

学用“浦江经验”“枫桥经验”“义乌发展经验”,感悟基层善治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浦江县上河村,实践团与县委副书记、县长胡作滔交流,了解到浦江作为“浦江经验”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坚持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群众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原来全村有300多户从事水晶加工,生态环境非常恶劣,村民上访也很多。”村党支部副书记、监委会主任陈加祥介绍道。在“千万工程”引领下,上河村关停所有的水晶加工点,大力发展旅游,原来的“上访村”蝶变为“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团队现场学习“枫桥经验”的诞生、演进、发展、升华,以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索实践等。据枫桥镇驻派出所调解工作室主任杨光照介绍,社会治理中心每年民众纠纷的调解成功率高达97%。这样的成功得益于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治理目标。

实践团走进义乌市横塘村村委会议室,正是在这间会议室,习近平同志将义乌的发展概括为“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首次全面阐述了“义乌发展经验”的内涵实质。如今的横塘村已整体改造为横塘公园,村民们也搬入了现代化社区。

调研结束后,团队第一时间总结调研成果,分享调研收获。“这次在乡村田野里的调研让我深受触动,我要扎实学习研究,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给更多的同学听。”团队队长徐婧铭说。

“通过一堂堂有风景的思政课,希望青年学生将其转化为学习科研的前进动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团队指导老师胡萱说。

敬文书院院长钱振明表示,大家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历史现场与事件亲历者交流,更加深刻地感悟真理伟力。大家要认真学习“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等案例方法,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其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办法和实际成效。